user

评论区补充一下我对我接触过的几个印度PI的看法: 我最早了解的一个印度PI是我朋友在美国读博时做轮转的导师,此公三天两头晚上把学生喊到办公室汇报数据,如果没达到期望就PUA学生,搞得他眼里的学生像个废物似的。然后我从去年申请博士到现在也跟两个印度PI聊过(奥斯陆和海德堡那俩),尽管我不知道他们在实验室的日常作风是什么样的,但在面试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push,以及潜在的PUA风险。特别地,这两个PI给我的感觉有两点是相同且非常明显的:1. 我希望我的学生必须啥啥都会;2. 我不希望我的学生花多少时间在学习上,我需要我的学生直接就能上手做课题。省流说法就是:我希望我的学生是一个paper machine。这种感觉在我跟海德堡那个PI三面时达到了顶峰,我当时差点就想直接挂了视频拉黑她。还好我“错过”了这两位PI,要不然我都不敢想象我读博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。anyway,我觉得读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幸苦的过程,如果导师是个明灯,那能显著降低读博的痛苦。所以为了让自己能顺利读下来,能避开印度PI就尽量避开,印度人压榨起来比中国人还狠。

user

至于为啥我在文中说如果奥斯陆/海德堡给offer我就去了,是因为当时也是太累了,被申请搞的很折磨,想着能尽早结束申请也就能尽早开始读博。再加上家里的一些原因,一直在催(毕竟年龄大了),所以也是没办法。